分類
學校文章

親子共讀成為壓力?

親子共讀成為壓力?

親子閱讀資深工作者:菜姨姨

有沒有小朋友吵著要你說故事呢?而且要你說不停,你下班回家的時候,他拿著一大疊書,要你把書說完他才肯吃飯,或者要你說到兩個小時。這一個常見的問題,也在我的講座裡經常碰到,各位家長你們試想一下你和小朋友親子共讀,你最希望的是甚麼呢?

 

你一定是希望留著一個溫馨的回憶,因為他聽你講故事的時候,他特別乖,特別覺得有安全感。但是如果小朋友 反過來將聽故事變成你的壓力,他要你說很多的故事,甚至乎他不肯聽別人說,只想聽你說,好像一種獨佔你的私人時間,我想你要考慮一下怎樣幫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我建議大家在親子共讀的關係裡,用15至20分鐘和小朋友好好分享一個故事,就算半個小時也可以。但你每一天都需要花上兩個小時,把一整本書說給他聽,他還是覺得不足夠,還是要你一直說下去,好像支配著你。如果是這樣,這不是共讀的關係了,是一個家教的關係了。我們要以身作則,要告訴小朋友:「我要有作息時間,今天故事時間是15分鐘,媽媽給你說兩本書,說完之後我們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或者在你玩或吃飯的時候,才去討論剛剛說的那個故事有甚麼信息也可以。」

 

但是你成為了一個收音機,一直好像錄音機給他講故事,都不是我們做親子共讀想見到的。所以各位家長要記住小朋友要你說故事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們不要因此害怕和小朋友說故事。我們應控制自己的時間,大約半小時內輕輕鬆鬆說完一個故事,然後和他一起吃飯或者去玩,再去討論這個故事。我相信小朋友在一個有質素的共讀關係裡,會更加喜愛閱讀,更加覺得閱讀能帶給他一個新的境界。

分類
學校文章

運動強化大腦機能 三招讓孩子愛上運動

system

撰文︰遊戲治療師馮祉禧

筆者早前參與了台灣教師專業進修交流活動,見識到台灣的教育著重以運動培養孩子成長,讓我得到啟發,希望與各位父母分享。其中一所作交流的學校稱得上是體育學院小學版「虎林小學」。一踏進學校,同學便以政府推廣的健身操歡迎我們。他們一起跟着拍子動動手腳,做出各式各樣的熱身動作,讓人感到他們就像老虎仔一樣的精神活潑,而我就如進入了充滿老虎仔的森林一般。

 

運動能強化孩子學習能力

虎林小學的劉校長説學校是政府重點學校,專注培養同學的體育發展,並相信透過運動能強化他們學習能力。他們以哈佛醫學院精神科臨床助理教授 John J. Ratey, MD 的硏究為基礎,提倡零時運動計劃。此計劃提倡學生於所有時間都在運動,即零時 (Anytime)。每當小休時,學生便會跑到操場做運動,他們會玩躲避球、攀鋼架或打羽毛球,所有學生都享受每個運動時刻。

運動的好處  強化大腦機能

眾所周知,運動有強身健體的功效,而在 Ratey 的研究中,他指出更多有關運動對大腦的好處。他形容大腦是訊息處理中心,透過不同的傳遞者(化學物質)於不同路徑傳達訊息。在運動時,大腦能有效地生產更多傳遞者和強化路徑,使訊息傳得更快更準。

 

將理論應用於學習上,學生以運動強化大腦機能,再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效。研究證實運動能提高學生專注力和記憶力,而這都是成功學習的必備條件。此外,運動能使大腦製造 Dopamine(令人有快樂感的化學物質),令學生能愉快地學習,成績自然會更加優秀。

如何讓孩子愛上運動?

為了讓孩子享受運動的時間和好處,家長必需讓孩子愛上運動,以下有三項建議:

1.零時運動
多讓孩子有運動的機會,如提供合宜的時間,工具和場地,同時家長要留意環境的安全。

2.健康運動
多教導孩子因愛健康而做運動,多提及運動對健康的好處。

3.一起運動
多與孩子一起運動,享受運動的時刻,享受親子的美好時光。

分類
學校文章

勿讓幼兒過分依賴使用電子學習 多元化學習更有助提升興趣

system

撰文:課程發展總監梁嘉敏小姐

 

疫情下,坊間有琳瑯滿目的教學動畫或網上兒童節目供家長選購,很多家長亦會下載不同平板電腦程式給小朋友使用,希望他們可以在互動或富趣味性的畫面和聲音中學習。究竟哪些動畫和應用程式對小朋友的學習有好處呢?父母使用多媒體幫助小朋友學習時又應該注意甚麼事項呢?

 

根據年齡使用電子學習的時間

 

在幼兒時期,由於負責統籌五官的腦部區域正急速發展,筆者不建議 0 至 2 歲的小朋友經常或過分依賴使用電視或平板電腦學習。這是因為電視或平板電腦的影像均在極高頻閃動,幼兒的眼睛及腦袋會在不自覺下不斷接收刺激,久而久之,視覺刺激便成為了習慣,大腦發展也受到影響,導致專注力下降。

 

有些家長說:「我的孩子看電視玩 iPhone 時很專心的,反而看書便沒有心機了,所以我買很多學習性的動畫給她看。」家長可有想過,如果眼睛和腦袋都習慣了不斷受刺激,相對靜態的東西如書本和老師的講解便自然地變得沒有趣味了,如果您還繼續讓幼童依賴豐富的畫面來學習,將來總有一天他們需要面對書本學習的時候那怎麼辦呢?

2 歲以上的幼兒由於腦部發展較為成熟,所以家長可有限度的讓 2 歲以上的孩子使用電視和電腦來學習。而時間也應該由每天不超過 15 分鐘為起步點,年紀大一些可以看多一點。因為隨著兒童年紀的增長,電腦或電視的高頻閃動對腦部發展的影響會相對地減低。

 

建議使用多學習模式

 

雖然顯示屏對兒童的專注力有影響,筆者並不認為使用電視和電腦學習沒有可取之處。多媒體或電腦程式可以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讓小朋友更喜歡學習,學得更快更多。不過小朋友除了利用互動性高的多媒體來進行學習,他們亦需要適應其他互動性較低的學習模式如圖書和單向式的講解等,並從中尋找學習的趣味。

家長應該為子女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途徑,如帶子女上圖書館、跟子女玩一些益智遊戲、到博物館參觀,往自然教育徑散步,甚至在餐廳時教子女閱讀英語的菜單等等,令子女多嘗試不同的學習模式和方法,從而尋找學習的樂趣。

分類
學校文章

孩子的自我保護機制

system

撰文: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李偉堂心理治療師

 

有一天,同事告訴筆者接到一個來電,是一位媽媽,她急著要帶兒子來見我。在電話上,初步得悉男孩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數次拿著刀指著自己的脖子,要脅媽媽給予零錢買零食,否則便往脖子上刺。當然媽媽一方面驚訝兒子為何做出這樣的行為,另一方面更擔心兒子不小心刺傷自己,於是媽媽唯有給予零錢。但男孩其後多次做出相同的行為,教媽媽苦惱起來。

 

當筆者第一次和男孩進行遊戲治療時,男孩進入遊戲室後,便安定坐在椅子上,臉帶笑容的看著我,筆者遂邀請他選擇房內的玩具:「您可以選擇任何玩具,用您的方式去玩。」男孩望著我說:「真的嗎?」我再次回應:「您可以選擇任何玩具,用您的方式去玩。」於是男孩站起來,把桌上的所有玩具都掃到地上,然後笑著望筆者。

 

此時,筆者在想,這是筆者第一次與男孩見面,他便作出這樣的回應,可以想像出他心裡盛載著不少的怒火,但由於已抑壓了一段時間,以致現在以這種方式發洩出來。

 

及後,筆者以遊戲及創作方式的心理治療,讓他慢慢地把內心對父母不滿的情緒表達出來,譬如爸爸不問情由地錯怪男孩弄壞電腦,但其實是弟弟幹的;當男孩做錯事,媽媽便拿衣架打他……當情緒得以發洩出來,男孩沒有再作這些行為,而且他還變得開朗起來。

子女自小成長,需要父母的保護及愛。不過若父母對子女造成傷害,而沒有好好處理,子女可以做的,便是利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去保護自己,例如變得反叛、默不作聲、講大話等。我們都明白做父母不會是完美,有時會誤會及錯怪子女,這亦很正常,然而重要的是,當我們發現誤會或錯怪子女後,可以由父母打開一個溝通的空間,讓子女把內心的不快訴說出來,子女的心自然可以鬆起來。

分類
教育局資訊

(影片) 活動重溫:「玩轉親子同樂日」

system

「玩轉親子樂」系列活動旨在鼓勵家長與子女一同玩樂,增加彼此溝通、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及增進感情。為讓家長了解玩樂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教育局於2022年12月11日假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舉辦全港性的「玩轉親子同樂日」。活動當日,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擔任主禮嘉賓,並為教育局在2022/23學年推出的「玩轉親子樂」系列活動揭開序幕。約200名幼稚園及小學學生和家長參與活動,家長在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方奕展帶領下一同作出與子女共建優質親子時間的行動承諾。

分類
教育局資訊

親子錦囊 – 家長引導子女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的十個健康貼士

分類
教育局資訊

「校園復常‧好精神」專頁

system

(Chinese Version Only)

因應學校由2023年2月起逐步有序恢復全日面授課堂,教育局於2023年1月26日在「校園‧好精神」網站推出「校園復常‧好精神」專頁,為學校及家長提供多元化的實用資源﹙如錦囊、資源包及短片等﹚,協助他們提升一般學生的適應力、及早識別有精神健康風險的學生,以及就學生的不同需要﹙包括有精神病患的學生及有自閉症的學生等﹚提供針對性支援,幫助學生重拾正常的學習和社交生活。

 提升一般學生的適應力方面,家長可參考「協助子女適應全日面授課堂」小貼士,儘早與子女建立常規,以及妥善分配作息時間等。此外,由臨床心理學家主講的「壓力處理我有計」家長教育短片已上載及連接至專頁,方便家長觀看。

 及早識別有精神健康風險的學生方面,家長可於「認識及支援有自我傷害行為的學生」專頁下載「如何幫助有自我傷害行為的學生」家長小冊子,及早留意警號,協助子女處理其困擾。

 教育局亦針對學生的不同需要﹙例如有精神病患的學生及有自閉症的學生等﹚提供建議及資源,幫助學生處理壓力及焦慮。對於有精神病患的子女,家長可參考「關愛孩子好精神」家長教育系列,以了解不同種類的精神病患的徵狀、處理方法及家校支援策略,系列內的八個小冊子均備有中文、英文及八種少數族裔語文版本。對於有自閉症的子女,家長可參考「全日上學去 – 協助有自閉症的學生適應全日面授課堂」家長錦囊,透過具體的建議行動清單,與子女一起迎接校園生活。

 我們期望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支援學生,強化他們的抗逆能力,並提升他們的適應能力。如察覺學生面對壓力,學校和家長應多向他們表達關心,並幫助他們運用有效的方法照顧自己的精神健康。

資料來源:家長智NET (https://www.parent.edu.hk/en/article/resumeschooling)

分類
教育局資訊

協助子女改善拖延行為

system

資料來源:家長智NET (https://www.parent.edu.hk/article/helpingchild)

分類
教育局資訊

(影片)父母關懷加愛心 子女成長添信心

system

教育局製作全新有關正向家長教育的電視宣傳短片,並製作了由歌手歐倩怡主唱的「正向家長運動」主題曲《愛伴你成長》,向家長及公眾宣揚培育子女的正確方法和態度。 短片以《父母關懷加愛心  子女成長添信心》為題,由正向家長運動的親善大使Light家庭成員把象徵正向育兒的燈泡逐一傳遞到每個家長手上,期望家長抱持正確的育兒態度,當中包括提升子女自信、鼓勵子女享受學習的過程、扶育子女健康成長及發掘子女的潛能。

資料來源:家長智NET (https://www.parent.edu.hk/article/api2022)

分類
學校文章

疫情長時間戴口罩,如何讓孩子學會「睇人眉頭眼額」?

system

撰文:香港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
   高級言語治療師 蕭以嵐

在日常與他人社交互動中,我們除了觀察他人的行為外,也會對他人的行為作「解釋」及「預測」。心智理論 (Theory of mind) 是推論或代入他人心智狀態的能力,例如代入他人的想法、信念、慾望和意圖等,運用此能力去解釋他人的想法、知覺及預測他們的行為。心智理論可細分成「情緒辨識」、「信念」和「假裝性遊戲」。

兒童心智理論的發展時期,大約是從 3 到 7 歲。但 3 歲之前,孩子要先掌握以下技巧才能有效地發展心智理論能力:

1. 留意身邊人們的行為及加以模仿
2. 辨認他人的情緒並運用詞語表達(例如:開心、傷心、嬲、驚)
3. 能參與假裝性遊戲
4. 明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慾望及喜好
5. 明白人會作出行為來獲得想要的東西(例如:伸手拿取糖果)
6. 明白不同情緒所產生的原因及後果(例如:如果我打哥哥,媽媽就會嬲,然後會鬧我。)

提升心智理論的方法有:

1. 向孩子交談時多用與心理有關的詞彙
運用與心理有關的詞彙與孩子溝通,可令孩子更具體地了解自己及別人的心理狀況。心理有關的詞彙例子有「想」、「假裝」、「知道」、「相信」、「覺得」及與情緒有關的詞語。平時多留意孩子想表達的意思,再給予回應。例如:「啊!你想要蛋糕」、「不要怕!你以為我走了,其實我還在」、「媽咪好嬲因為你打哥哥」。家長亦可多向孩子解釋他人的心理狀況,例如:「美美收到份生日禮物笑得很燦爛,佢應該覺得好興奮。」

2. 與孩子參與角色扮演遊戲
角色扮演遊戲鼓勵孩子代入不同的處境及人物的角度思考,藉此推論出相關的行為。開始扮演時,孩子可先扮作日常生活常見的人物,例如:媽媽、醫生、老師和司機。家長要留意,在遊戲中無論說話和行為都要代入所扮的角色。此活動能幫助孩子從不同社交情境中體驗各種情緒、想法及互動情況,亦在當中學習觀察、模仿、預知、檢討及調整自己的想法及行為。

希望家長能在日常生活善用機會,與孩子多分享、多溝通,讓他們學會「睇人眉頭眼額」,成為一個「讀心神探」!

資料來源:
Hollin,P., Baron-Cohen, S.,& Hadwin,J.(1999). 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tomind-read. West Sussex, England: Wiely Press

Lowry,L.(2015).” Tuning in” to others: How young children develop theory of mind. TheHanen Centre.

香港痙攣協會 (2005). 聯情繫意: 發展自閉症幼兒的社交能力. 香港痙攣協會.